先農(nóng)16號(新香A*恢906)是由江西省種子公司與浮梁縣利民水稻所共同選配的雜交晚稻新組合。2003年3月10日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贛審稻2003013;2003年11月6日通過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64。江西省種子公司于2001年開始試種和推廣,經(jīng)過3年的多點示范和大面積種植,該組合表現(xiàn)豐產(chǎn)性好、抗病力強、品質(zhì)優(yōu)良等特性。
一、品種特征特性
1.熟期適中: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流域南部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3天,比對照汕優(yōu)46遲熟1~2天。該組合適宜在廣西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等地區(qū)作晚稻種植。
2.株型理想:該組合株高98.6cm,株型適中,群體整齊,莖稈粗壯,葉色淡綠,劍葉挺直,分蘗力強,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
3.性狀優(yōu)良:該組合畝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穗大粒足,結(jié)實率高。單株分蘗2.1,單蔸成穗13.28個,每畝有效穗20.74萬,每穗實粒約111.9粒,結(jié)實率81.8%,千粒重24.26~25.50g。
4.抗逆性強:葉瘟6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15.1%,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3級。根據(jù)近幾年的大田種植觀察,該組合較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褐稻飛虱,對“寒、熱、漬”等逆環(huán)境表現(xiàn)較強的抗性,結(jié)實率不易受環(huán)境影響而波動。
5.米質(zhì)較優(yōu):農(nóng)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zhì)量檢測中心測定:糙米率81.6%,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5.1%,粒長6.2mm,長寬比2.7,堊白度9.8%,透明度2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38mm,直鏈淀粉24.1%,9項指標達部頒二級米標準。等級優(yōu)質(zhì)4級,米飯有清香味,食味好。
二、產(chǎn)量表現(xiàn)情況
2001年參加南方稻區(qū)晚秈中遲熟高產(chǎn)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6.6kg,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5.46%(極顯著)。200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77.0kg,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8.38%(極顯著)。2003年在江西景德鎮(zhèn)市、浮梁、樂平等地推廣種植10萬畝,平均畝產(chǎn)488.9kg,比汕優(yōu)46增產(chǎn)2.3%左右。2004年在江西、湖南、福建和安徽等省推廣種植累計達48萬畝,畝產(chǎn)量都在470kg以上。專家認為該組合是汕優(yōu)46等二晚中遲熟組合的最佳替代品種。
三、高產(chǎn)栽培技術
1.培育壯秧:(1)種子處理:曬種,清水選種,浸種12小時,再用300~500倍強氯精液浸12小時,浸后洗凈催芽;(2)播種:6月15~20日播種,畝播種量10kg,大田畝用種量1.0kg;(3)秧田基肥:畝施豬牛欄糞1000kg,鈣磷肥50kg,氯化鉀10kg;(4)控長促蘗:1葉1心至2葉1心期,畝用多效唑200g或烯效唑120g,對水100kg均勻噴施;(5)3葉前間密補稀。
2.適時移栽:秧齡25~35天、葉齡5.5~7.5片為最佳移栽時期。
3.合理密植:采用24cm*12cm或18cm*18cm二種栽插規(guī)格,每畝蔸數(shù)1.8~2.0萬,確保基本苗8~10萬。
4.科學施肥:施肥總量:氮為10kg,N.P.K施肥比例為1∶0.5∶1。
其中:(1)基面肥,畝用豬牛欄糞1000kg,鈣鎂磷肥25kg作基肥,栽前用20kg碳氨或相當?shù)康钠渌柿献髅娣?;?)促蘗肥,栽后6~7天追施尿素4kg,氯化鉀7.5kg;(3)保蘗促花肥,畝施尿素2kg;(4)?;ǚ?,畝施尿素4kg,氯化鉀2.5kg;(5)壯籽肥,始穗至抽穗期,畝施尿素2.5kg,或磷酸二氫鉀100g,尿素0.5kg,對水50kg進行葉面噴施。
4.合理灌溉:淺水插秧,淺水返青,活蔸后露田促根,遮泥水分蘗。夠苗曬田,2~3天反復曬田。保蘗促花肥結(jié)合復水施用。薄水抽穗,干濕壯籽,割前7~10天開溝斷水。
5.病蟲害防治:該組合抗稻瘟病較強,中抗白葉枯病,應重點防治卷葉螟、二化螟、白背飛虱以及秧苗期稻薊馬等病蟲。
一、品種特征特性
1.熟期適中:該組合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流域南部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3天,比對照汕優(yōu)46遲熟1~2天。該組合適宜在廣西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等地區(qū)作晚稻種植。
2.株型理想:該組合株高98.6cm,株型適中,群體整齊,莖稈粗壯,葉色淡綠,劍葉挺直,分蘗力強,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
3.性狀優(yōu)良:該組合畝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穗大粒足,結(jié)實率高。單株分蘗2.1,單蔸成穗13.28個,每畝有效穗20.74萬,每穗實粒約111.9粒,結(jié)實率81.8%,千粒重24.26~25.50g。
4.抗逆性強:葉瘟6級,穗瘟7級,穗瘟損失率15.1%,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3級。根據(jù)近幾年的大田種植觀察,該組合較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褐稻飛虱,對“寒、熱、漬”等逆環(huán)境表現(xiàn)較強的抗性,結(jié)實率不易受環(huán)境影響而波動。
5.米質(zhì)較優(yōu):農(nóng)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zhì)量檢測中心測定:糙米率81.6%,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5.1%,粒長6.2mm,長寬比2.7,堊白度9.8%,透明度2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38mm,直鏈淀粉24.1%,9項指標達部頒二級米標準。等級優(yōu)質(zhì)4級,米飯有清香味,食味好。
二、產(chǎn)量表現(xiàn)情況
2001年參加南方稻區(qū)晚秈中遲熟高產(chǎn)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6.6kg,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5.46%(極顯著)。2002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77.0kg,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8.38%(極顯著)。2003年在江西景德鎮(zhèn)市、浮梁、樂平等地推廣種植10萬畝,平均畝產(chǎn)488.9kg,比汕優(yōu)46增產(chǎn)2.3%左右。2004年在江西、湖南、福建和安徽等省推廣種植累計達48萬畝,畝產(chǎn)量都在470kg以上。專家認為該組合是汕優(yōu)46等二晚中遲熟組合的最佳替代品種。
三、高產(chǎn)栽培技術
1.培育壯秧:(1)種子處理:曬種,清水選種,浸種12小時,再用300~500倍強氯精液浸12小時,浸后洗凈催芽;(2)播種:6月15~20日播種,畝播種量10kg,大田畝用種量1.0kg;(3)秧田基肥:畝施豬牛欄糞1000kg,鈣磷肥50kg,氯化鉀10kg;(4)控長促蘗:1葉1心至2葉1心期,畝用多效唑200g或烯效唑120g,對水100kg均勻噴施;(5)3葉前間密補稀。
2.適時移栽:秧齡25~35天、葉齡5.5~7.5片為最佳移栽時期。
3.合理密植:采用24cm*12cm或18cm*18cm二種栽插規(guī)格,每畝蔸數(shù)1.8~2.0萬,確保基本苗8~10萬。
4.科學施肥:施肥總量:氮為10kg,N.P.K施肥比例為1∶0.5∶1。
其中:(1)基面肥,畝用豬牛欄糞1000kg,鈣鎂磷肥25kg作基肥,栽前用20kg碳氨或相當?shù)康钠渌柿献髅娣?;?)促蘗肥,栽后6~7天追施尿素4kg,氯化鉀7.5kg;(3)保蘗促花肥,畝施尿素2kg;(4)?;ǚ?,畝施尿素4kg,氯化鉀2.5kg;(5)壯籽肥,始穗至抽穗期,畝施尿素2.5kg,或磷酸二氫鉀100g,尿素0.5kg,對水50kg進行葉面噴施。
4.合理灌溉:淺水插秧,淺水返青,活蔸后露田促根,遮泥水分蘗。夠苗曬田,2~3天反復曬田。保蘗促花肥結(jié)合復水施用。薄水抽穗,干濕壯籽,割前7~10天開溝斷水。
5.病蟲害防治:該組合抗稻瘟病較強,中抗白葉枯病,應重點防治卷葉螟、二化螟、白背飛虱以及秧苗期稻薊馬等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