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山區(qū)過去野生天麻資源豐富,部分高山農戶有種植天麻的傳統(tǒng)習慣。不少農戶在天麻生產過程中,對改進栽培技術、提高天麻產量比較重視,但對天麻采挖后的分級、加工與整形技術卻不太重視,常常將天麻做簡單的蒸煮后曬干,然后統(tǒng)裝銷售,嚴重地影響到天麻的外觀與內在質量。進而影響到天麻的銷售價格。改進加工技術,提高加工質量,已成為提高山區(qū)天麻種植效益的關鍵措施。
天麻的采后加工技術,嚴格講。應分為分級、蒸制、整形、烘干、包裝五個步驟。另外,不同地區(qū)、不同等級的天麻,對加工還有一些特殊要求。
一、分級
人工栽培的天麻,大小差異較大。特別是野生天麻,不僅大小差異大,而且采挖破損率高。天麻大小不同。蒸制與干燥所需的時間有很大差異:破損的天麻,蒸制與干燥所需的時間與完好無損的天麻相比差異更大。因此,分級是天麻正式加工前的重要工序之一。
天麻采挖后,先將泥土迅速沖洗干凈,放通風處晾干表面明水后,按大小分級。150克以上的為一級,100~150克的為二級,50—100克的為三級,25~50克的為四級。25克以下的不宜加工,應繼續(xù)留做種用。野生天麻,25克以下的單獨加工。破損、蟲蛀的天麻,一律作為等外品處理。
二、蒸制
目前農戶加工天麻,有蒸有煮。由于采用蒸制方法加工的天麻,藥用成分損耗較少,因而天麻規(guī)范化加工,最好采用蒸制。
天麻分級后,需及時上籠蒸制。一般一級天麻大火蒸20—30分鐘,二級蒸15—20分鐘。三級蒸10—15分鐘,四級蒸8—10分鐘。蒸制適宜的天麻,拿起在暗處迎光查看,可見透明的天麻中間略帶暗影:掰開天麻檢查,可見中間略有白心(占麻體直徑五分之一左右)。若蒸制過度,會使天麻折干率降低。
如果是加工作為禮品或供出口用的透明“雪天麻”。還需在蒸制后及時剝去天麻表面粗皮?;蛟谡糁魄皩⑻炻榇制す稳ァ?nbsp;
三、整形
天麻整形后,一是外型整齊、美觀,商品價值提高;二是通過整形,將麻體壓扁后,便于干燥。
天麻蒸制后,先在烘干機或烘房內烘至半干。烘干初期,溫度必須保持在50—60℃,并保持適當通風。以后每小時提高0.5℃,逐步提高至65℃。烘干初期若溫度過高,(www.nczfj.com)天麻容易出現糖心;溫度過低,通風不好時天麻容易變質。若天氣晴好,也可日曬夜烘,降低烘干成本。
天麻整形,一般在烘或曬至七、八成千,麻體尚柔軟時進行。此時將天麻取出。將麻體盡量理直。然后用木板用力壓扁,使外型更加美觀。若麻體表面有氣泡??捎弥窈瀸⑵浯唐?,然后繼續(xù)烘干。
四、烘干
天麻經過整形后,再次進烘干機或烘房內,保持溫度在60—65℃,后逐步降至50—55℃,將天麻徹底烘干。天麻即將干燥時,若溫度過高,容易將天麻炕焦。此次烘干過程中,一般將天麻用硫磺熏10—12小時,硫磺用量為每立方米空間10克左右。熏過的天麻,不僅色澤鮮亮、白凈,而且可以防止霉變與蟲蛀,但有藥物殘留,加工出口天麻并不提倡。
有的農戶在天麻整形后,用當地“土”蜂蜜將天麻周身涂抹一遍,再繼續(xù)烘干,這樣加工出的天麻光澤度更好,適宜做饋贈禮品。
五、包裝
天麻烘干后。再次按照外觀大小、麻體重量、顏色、破損程度等分級,以麻體呈扁平長橢圓形,個大體重,體表黃白色,體質堅實,半透明,無破損、空心、蟲蛀、焦枯、雜色、霉變者為上品。
天麻富含多糖等營養(yǎng)物質,容易霉變、生蟲,因此干制后的天麻,若不馬上出售,必須及時用雙層加厚塑料袋嚴格密封,再放紙箱或木箱中,置避光、通風、涼爽、無鼠害處妥善保存。梅雨季節(jié)還應經常打開袋口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取出晾曬,或做其它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