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桂審玉2006007號
品種名稱:玉美頭109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雙M9×Hi)×Y18-3,為三交種。母本:雙M9;父本1:Hi,為二環(huán)系,是從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所組配的雜交種采用系譜法選株連續(xù)自交、選擇育成。父本2:Y18-3,為二環(huán)系,是利用引進的2個亞熱帶中間材料H18和W15-20(溫帶血緣較重)所組配的雜交組合應用系譜法選株連續(xù)自交、選擇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2天,秋季平均91天,苗期葉鞘紫色,葉片淺紫色??側~片數(shù)19-20,葉色深綠,葉緣波狀少,苞葉綠色但有紫色條紋。抽雄后1-2天開始散粉,花粉量大,每株雄穗有效散粉日期3-4天?;ńz淡綠色或白色,花藥淡紫紅色,第一穎深綠色,第二穎綠色,穎片基部紫紅色。抽雄后1-2天開始吐絲。株型平展,株高253厘米,穗位高93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軸色白色,穗長18.7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長2.2厘米,穗行幅度14~20行,平均穗行數(shù)16.8,日產(chǎn)量4.59公斤,千粒重274克,出籽率80.5%,空稈率0.3%,倒伏率8.0%,倒折率0.5%。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品質(zhì)測定:容重770克/L,粗蛋白11.04%,粗脂肪4.56%,粗淀粉71.02%,賴氨酸0.31%。
該品種幼苗長勢旺,株粗桿壯,長勢強,果穗粗大,耐旱,容重重,缺點是銹病稍重。
產(chǎn)量表現(xiàn):參加2003年秋季、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chǎn)463.3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chǎn)5.0%。2005年兩季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445.0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chǎn)3.9%,兩年四季試驗平均畝產(chǎn)454.2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chǎn)4.4%,增產(chǎn)點次67%;2005年兩季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19.6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chǎn)6.7%,增產(chǎn)點次82%。
栽培技術要點:1、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土壤濕度為60%左右時可播種。秋播宜在立秋前后10天種植。2、種植密度:每畝3300-3500株。3、施肥:①種肥:畝施農(nóng)家肥1000-1500公斤或復合肥5-7.5公斤。②苗肥(3-4葉期):畝施腐熟糞水30-40擔或尿素5-7.5公斤+復合肥5-6公斤+鉀肥5-6公斤。③桿肥(7-8葉期):畝施腐熟糞水30-40擔或尿素8-10公斤+復合肥8-10公斤+鉀肥5-6公斤。④苞肥(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0-25公斤+復合肥7-10公斤。追肥時結合中耕培土進行。
審定意見:經(jīng)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qū)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銹病。
品種名稱:玉美頭109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玉米研究所
品種來源:(雙M9×Hi)×Y18-3,為三交種。母本:雙M9;父本1:Hi,為二環(huán)系,是從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所組配的雜交種采用系譜法選株連續(xù)自交、選擇育成。父本2:Y18-3,為二環(huán)系,是利用引進的2個亞熱帶中間材料H18和W15-20(溫帶血緣較重)所組配的雜交組合應用系譜法選株連續(xù)自交、選擇育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2天,秋季平均91天,苗期葉鞘紫色,葉片淺紫色??側~片數(shù)19-20,葉色深綠,葉緣波狀少,苞葉綠色但有紫色條紋。抽雄后1-2天開始散粉,花粉量大,每株雄穗有效散粉日期3-4天?;ńz淡綠色或白色,花藥淡紫紅色,第一穎深綠色,第二穎綠色,穎片基部紫紅色。抽雄后1-2天開始吐絲。株型平展,株高253厘米,穗位高93厘米,穗筒型,籽粒黃色半硬粒型,軸色白色,穗長18.7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長2.2厘米,穗行幅度14~20行,平均穗行數(shù)16.8,日產(chǎn)量4.59公斤,千粒重274克,出籽率80.5%,空稈率0.3%,倒伏率8.0%,倒折率0.5%。抗病蟲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紋枯病。品質(zhì)測定:容重770克/L,粗蛋白11.04%,粗脂肪4.56%,粗淀粉71.02%,賴氨酸0.31%。
該品種幼苗長勢旺,株粗桿壯,長勢強,果穗粗大,耐旱,容重重,缺點是銹病稍重。
產(chǎn)量表現(xiàn):參加2003年秋季、2004年春季篩選試驗平均畝產(chǎn)463.3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chǎn)5.0%。2005年兩季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445.0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chǎn)3.9%,兩年四季試驗平均畝產(chǎn)454.2公斤,比相應對照增產(chǎn)4.4%,增產(chǎn)點次67%;2005年兩季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19.6公斤,比對照種桂單22號增產(chǎn)6.7%,增產(chǎn)點次82%。
栽培技術要點:1、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土壤濕度為60%左右時可播種。秋播宜在立秋前后10天種植。2、種植密度:每畝3300-3500株。3、施肥:①種肥:畝施農(nóng)家肥1000-1500公斤或復合肥5-7.5公斤。②苗肥(3-4葉期):畝施腐熟糞水30-40擔或尿素5-7.5公斤+復合肥5-6公斤+鉀肥5-6公斤。③桿肥(7-8葉期):畝施腐熟糞水30-40擔或尿素8-10公斤+復合肥8-10公斤+鉀肥5-6公斤。④苞肥(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0-25公斤+復合肥7-10公斤。追肥時結合中耕培土進行。
審定意見:經(jīng)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在全區(qū)種植,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以上,注意防治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