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又名三葉半夏、地株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塊莖入藥,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能。耐陰耐寒畏陽光,幼苗怕炎熱,適宜林木間作。
1繁殖技術
半夏一般用地下球莖和珠芽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1.1球莖繁殖寒露前后采挖球莖時,選擇較小的做種,用濕土埋藏在陰涼通風處,到第2年清明前后,按行株距10厘米×6厘米移載于大田中。移栽深度,3厘米即可,地溫15℃~20℃,半月可出苗,畝用種40~50公斤。
1.2珠芽繁殖夏秋間,當地上部分枯萎后,葉梗下的珠芽恰好長成,即可采下作種,按6~8厘米開穴,穴播2個,覆土3厘米,稍壓實,施入適量的磷鉀肥,保持干濕適宜。珠芽繁殖是當前半夏繁殖的主要方法,發(fā)芽可靠,成熟期早。
1.3種子繁殖選二年生的半夏,在清明前后整地作畦,按8~10厘米的行距,試播于畦內,覆土2厘米左右,踏實后再澆水,使均勻著地,上蓋麥草或稻草,保持濕潤,出苗后揭去草,畝用種1.5公斤左右。
2栽培技術
2.1選地整地半夏根系較短,喜肥,以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種植為好。翻耕土地前,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深翻20厘米,耙細整平,作1.2米寬的高畦。
2.2合理施肥施肥應以重施底肥,巧施追肥,常施根外肥為原則。重施底肥:整地時畝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公斤,人畜糞2000~3000公斤。巧施追肥:在6月上、中旬進行第1次追肥。追施尿素5.0~7.5公斤,并施圈肥500~1000公斤,施肥后培土。7月份進行第2次追肥,并摘除花蕾。常施根外肥,每隔15~20天,根外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可促進塊莖和珠芽膨大。
2.3合理澆水半夏喜濕,若水分不足,濕度不夠,半夏即出現枯苗現象,對產量影響極大。尤其是5~9月,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植株塊莖生長。
2.4科學除草苗出齊后,應及時清除雜草,行間淺鋤,深度不能超過3厘米。株間草用手拔除。
3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病毒病以及塊莖腐爛病,可用多菌靈、百菌清等防治,并在干旱時注意遮蔭澆水,雨季時應注意排水,以免積水引起塊莖腐爛。蟲害主要為紅天蛾和青蟲,可用殺蟲劑防治,也可以人工捕捉。
4采收及加工
用塊莖和珠芽繁殖,可于當年或第2年采收。用種子繁殖,則需在3~4年后采收。一般于9~10月半夏地上植株枯萎后挖出塊莖,洗凈,搓去外皮,曬干即可。鮮、濕半夏有劇毒,加工時要特別小心如用手接觸過多,發(fā)生中毒現象時,最好用使用生姜水涂抹,2天后可自行消失。洗半夏的水千萬不可亂棄,否則可危害人、畜、禽。
1繁殖技術
半夏一般用地下球莖和珠芽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1.1球莖繁殖寒露前后采挖球莖時,選擇較小的做種,用濕土埋藏在陰涼通風處,到第2年清明前后,按行株距10厘米×6厘米移載于大田中。移栽深度,3厘米即可,地溫15℃~20℃,半月可出苗,畝用種40~50公斤。
1.2珠芽繁殖夏秋間,當地上部分枯萎后,葉梗下的珠芽恰好長成,即可采下作種,按6~8厘米開穴,穴播2個,覆土3厘米,稍壓實,施入適量的磷鉀肥,保持干濕適宜。珠芽繁殖是當前半夏繁殖的主要方法,發(fā)芽可靠,成熟期早。
1.3種子繁殖選二年生的半夏,在清明前后整地作畦,按8~10厘米的行距,試播于畦內,覆土2厘米左右,踏實后再澆水,使均勻著地,上蓋麥草或稻草,保持濕潤,出苗后揭去草,畝用種1.5公斤左右。
2栽培技術
2.1選地整地半夏根系較短,喜肥,以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種植為好。翻耕土地前,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深翻20厘米,耙細整平,作1.2米寬的高畦。
2.2合理施肥施肥應以重施底肥,巧施追肥,常施根外肥為原則。重施底肥:整地時畝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公斤,人畜糞2000~3000公斤。巧施追肥:在6月上、中旬進行第1次追肥。追施尿素5.0~7.5公斤,并施圈肥500~1000公斤,施肥后培土。7月份進行第2次追肥,并摘除花蕾。常施根外肥,每隔15~20天,根外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可促進塊莖和珠芽膨大。
2.3合理澆水半夏喜濕,若水分不足,濕度不夠,半夏即出現枯苗現象,對產量影響極大。尤其是5~9月,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植株塊莖生長。
2.4科學除草苗出齊后,應及時清除雜草,行間淺鋤,深度不能超過3厘米。株間草用手拔除。
3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病毒病以及塊莖腐爛病,可用多菌靈、百菌清等防治,并在干旱時注意遮蔭澆水,雨季時應注意排水,以免積水引起塊莖腐爛。蟲害主要為紅天蛾和青蟲,可用殺蟲劑防治,也可以人工捕捉。
4采收及加工
用塊莖和珠芽繁殖,可于當年或第2年采收。用種子繁殖,則需在3~4年后采收。一般于9~10月半夏地上植株枯萎后挖出塊莖,洗凈,搓去外皮,曬干即可。鮮、濕半夏有劇毒,加工時要特別小心如用手接觸過多,發(fā)生中毒現象時,最好用使用生姜水涂抹,2天后可自行消失。洗半夏的水千萬不可亂棄,否則可危害人、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