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藥鄉(xiāng)藥材價格周期性暴跌,過山車行情緣何品頻現?】去年昂首闊步向上走的中藥材價格,今年以來跌勢持續(xù)不斷。甘肅宕昌縣被稱為千年藥鄉(xiāng),記者來到了當地的一個中藥材交易市場,發(fā)現當歸,黨參,黃芪等中藥材的平均價格跟去年相比,降幅接近50%。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藥材周期性暴跌,為什么藥賤傷農再次上演?
去年持續(xù)上漲的中藥材價格,今年卻出現了綿綿跌勢。前不久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來到甘肅省宕昌縣,這里是千年藥鄉(xiāng),也是我國黨參和當歸的主產區(qū)之一,來看看記者在當地中藥材交易市場的發(fā)現。
一畝地普遍虧損2000多元 當歸黨參價格突現下跌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是您的黨參是吧?多少錢一斤?今天的價錢。
藥農:價錢很低,二十(每公斤)。
記者:二十幾?
藥農:二十整。
藥農:前幾天(大貨)能賣50(每公斤),今天的價格是45、46。
甘肅省宕昌縣理川鎮(zhèn)的中藥材交易市場,每逢農歷的三五八,附近村莊的藥農都會前來趕集,早上6點,天剛剛亮,藥農們就推著小車,載著曬干的各種藥材,到這個集貿市場來賣藥材。
藥農:賣了好幾次了這一車,就是價格不行?,F在一公斤給24元。各樣都降了,樣樣都降了。
記者:所有都降了。在這等多長時間了?
藥農:一早上就來了。沒人給(開)價錢。
不少藥農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今年的行情完全不同于往年,黨參、當歸等中藥材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黨參的價格下跌幅度最大,超過80% 。
藥農:去年(每公斤)賣一百二三十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去年一百二三,今年二十。那(降)80%還多呢!
藥農:今年好黨參賣個四五十元,不好就賣個十來塊錢。
據甘肅省農牧廳統(tǒng)計,截至5月份,甘肅黨參、當歸、黃芪等8種主要地產中藥材的統(tǒng)貨市場平均價格為19.75元/公斤,較去年同期的38.87元/公斤下降19.12元,降幅達49.22%。在中藥材大幅度降價的同時,藥材種苗的價格也大幅下降,其中黨參、當歸種苗價格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82.67%和85.24%。
藥農:像去年成本大,去年成本就五千多塊錢(每畝)。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那今年能賣回成本嗎像這樣?
藥農:今年成本賣不回,今年賠錢。
記者:這個價能賣多少錢一畝地?
藥農:一畝地像今年能賣兩千多塊錢。
記者:那成本五六千,還賠個兩三千。
藥農:賠兩三千塊(每畝)。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在集市上看到:由于中藥材種植是一個高投入的產業(yè),很多藥農都不愿意賤賣自己的藥材,但是收購商給出價格都很低,要經過很多討價還價的回合才能成交。
收購商:想賣不?
藥農:你給多少?我想賣。給多少(每公斤)?
無論買賣雙方,誰都在試探對方底線,不愿意先說價格,一番等待之后,這位藥農,最終還是先開了價。
藥農:30元(每公斤)。
收購商:30元,哪可能?
這位藥農說,即使這個價格,他一畝地也要賠三千元,不過收購商在看了他整車的貨之后,還是拒絕了這個價格。
收購商:這小把有幾把?
藥農:兩把。
收購商:兩把怎么成三把了?你也不誠實。
又過了十多分鐘,他們最終談妥了價錢。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最終價多少錢(每公斤)。
藥農:25塊錢(每公斤)
這整整一小車的黨參,以每公斤25元的價格成交,過磅之后,夫妻倆總算拿到錢了。
藥農:700元,不想賣也得賣。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存不住了
藥農:時間太長不行,就生蟲了。
這個藥農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已經來集市好多次了,每次要不沒人買,要不就是給的價格特別低,今年他家比去年又多種了一畝地的黨參,眼下又到了藥材拔草的季節(jié),家里很多農活要干,所以他們賣出去好踏實整理新一季的黨參。而另外一些藥農,則選擇了繼續(xù)等待。
藥農:賣不掉。
藥農:反正是六點出來,現在是八點多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好賣嗎?能賣掉嗎?
藥農:不好賣就是。
記者走了一圈下來,發(fā)現今年黨參當歸賠錢已成定局,藥農們大多唉聲嘆氣,記者在市場上遇到了李子泉,他是理川鎮(zhèn)下街村的一個藥農,今年60歲了,是家里種了5畝藥材,不過至今一點都沒有賣出去。
甘肅省宕昌縣理川鎮(zhèn)下街村村民李子泉:沒人要,就要再拉回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你這一車拉去幾趟了?去集上?
李子泉:四個集了。
記者:趕四個集都沒賣掉。都是給多少錢?
李子泉:頭一個只給12塊錢(每公斤)。
為了進一步了解藥材種植的情況,記者在次日來到了李子泉家。 李子泉一早就推著小車,到集市上賣藥材了,而他的兒子李早春則在家忙著蓋房子。原來2013年“7?22”岷縣漳縣交界6.6級地震時,宕昌也有很多農戶家房倒屋塌。
記者:總共幾間房?
李子泉兒子李早春:九間房。
記者:現在倒還剩下兩間。這次地震你們損失了多少錢?
李子泉兒子李早春:自己家的沒算,反正主要房子,房子沒了,你蓋房子就得30萬塊錢。
九間房倒塌了七間,現在一家人吃住都在僅存的兩個房間里面。這個房間也變成了廚房、臥室、餐廳。
記者:地震了之后就這樣?
李早春:沒辦法。
記者:住得下嗎?還有兩個孩子。
李早春:我們四個人住那一間,我爸我媽這這間。
記者:六個人住這兩間。
由于藥材都沒有賣不出去,李早春一家特意搭了一個簡易的帳篷,用來儲藏藥材。一整季的藥材,一點都沒有賣出去,等于這個家庭一整年的收入為零。眼下又在災后重建,花銷也非常大。
記者:現在建房子得多少錢?
李早春:幾十萬吧。
記者:就這一個兩層。
李早春:因為啥(材料)價格都高了。
災后重建,卻又遇到中藥材價格暴跌以及家庭遭遇不幸,李早春告訴記者,幸好有政府給與了一定的補助,但是一家人依然有難關得咬牙度過。
記者:那你今年就等于沒有收入了?
李早春:沒有收入,有啥收入。
記者:蓋房子怎么辦?
李早春:蓋房子政府不是重建給點。
記者:政府補助了多少錢?
李早春:政府給了2萬塊錢。哎,沒有辦法,借著花。
記者:借著來。
李早春:借點,沒辦法。
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李早春的父親李子泉,從集市上回來了,看著一車又拖回來的藥材,李子泉一臉的無奈。在他們村子的路口,記者遇到很多從集市上歸來的藥農。
藥農:我家剩的多著呢!
記者:你家還剩多著呢?賣不掉,沒人買。
藥農:賣不掉。
記者:一公斤賠本四十塊錢。
藥農:一公斤現在賣二十幾塊錢。成本是五十多六十塊。
記者:成本一公斤六十塊錢,現在只能賣二十塊錢。所有的人都是這樣嗎?你們村都是這樣嗎?
藥農:都是那樣。
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在宕昌縣,種植黨參和當歸的藥農損失最大,去年當歸每畝收益可以達到一萬元左右,而今年一畝地不僅不掙錢,反而要虧損2000到3000元。正像我們在節(jié)目中看到的那樣,當歸的收購價格每公斤從50多元降到20多元,即便價格腰斬,一車車的藥材還是賣不出去?,F在,不僅藥農的日子不好過,收購商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因為之前收購的藥材也大量滯留在手中。
藥材大量滯留手中 收購商一籌莫展
張玉榮是宕昌縣的一個藥材收購商,干這一行6年多了。記者到她家的時候,看到滿屋子都是黨參和當歸。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像我這個貨,今年我的成本收的時候是濕貨,它就是成本做起來是56塊錢,今年有買的人給我說了,它是20塊錢,像55塊錢能賣到20塊錢。
張玉榮說,今年黨參她總計收購了11萬元的貨,現在賣不到5萬元了。再算上當歸,黃芪等藥材,賠得就更多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賠多少錢今年?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今年我賠10萬塊錢。
記者:投入多少錢?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投入20多萬吧。賠錢,今年做的什么都賠錢了,什么東西都賠錢。
記者:你收的怎么還會賠呢?你不是剛收的貨嗎?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那個是水貨,這個收是農戶的干貨,這個收是挖下來濕的,我自己做成成品。
原來這些藥材收購商,從黨參采挖開始,就有人收購,剛剛從地里面采挖出來的黨參稱為濕貨,有些藥農為了省去曬干的過程,會選擇銷售濕貨。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這個就是8斤到7斤半左右,干1公斤。
記者:你收濕貨是多少錢1斤?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我收的是7塊多到8塊2的貨,加上人工,小工,做起來就是8斤,就是60多,最低就是60多。
記者:1公斤就是60多,現在一公斤能賣?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這個能賣就是20多,最高能賣25塊錢,賠三分之二。
張玉榮說,從過了農歷年之后,黨參和當歸的價格就一路下滑,原本以為降一段時間,就會回升呢,沒想到一路暴跌,現在看著這一屋子的貨,她就難受;而更讓她發(fā)愁的是,一個月之內她必須把這些貨,全部銷售出去。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能放到明年嗎?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不能放這個。
記者:今年不管賠多少都得賣?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都得賣,馬上賣,7月份(最晚)。
張玉榮說,在前幾年有很多人會用硫磺熏,保質期就可以延長到兩年,不過這兩年宕昌縣為了提高藥材的品質,嚴禁使用硫磺熏蒸任何中藥材。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國家不讓用硫黃,我們就這樣做,這個藥就是本質的,沒有硫的。它里面現在這個頭上就有毛毛,它就準備出蟲了。
記者:這些一有毛毛就不能放了?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對,這有的??梢越o你找一個、比一下。像這個、像這個,這個就是蟲了。像這個,你這么放著你看。
張玉榮說,為了減少損失,她現在只能挨村串戶的收購干的黨參和當歸,這樣可以攤薄原來收購濕貨的一些成本。
記者:你們最遠的村能跑多少公里?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最遠的村我有跨縣,有時候去漳縣,有時候還去武都。
記者:最遠多遠?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最遠100多公里,150公里。
很多收購商和張玉榮一樣,也是到村里收購藥材。
記者:你們今年是不是都是這樣來收藥材?
藥材收購商張志錄:就是這樣。
記者:先挨家挨戶去問價格?
藥材收購商張志錄:確定好了我們把大車開過來。
張志錄做中藥材收購商十多年了,他告訴記者,現在跑個十家八家藥農,能成兩三家生意就算不錯了,因為藥農們大多都接受不了今年這么低的價格,要不就是開出高于市場價好幾塊,要不就是打算再等等看,因此真正把藥材賣出去的藥農并不多。張志錄自己尋找了幾家藥農沒有成功之后,他就找了一個當地的熟人,帶著他們去藥農家。如果成交,他們還需要給這位領路的一些報酬。隨后他們找到了一戶種植當歸的藥農。
藥材收購商張志錄:價錢呢?
藥農:價錢你給。
藥材收購商張志錄:你說多少?
藥農:三十七八。
藥材收購商張志錄:這怎么能賣三十七八?
藥農:你給多少?
藥材收購商張志錄:把小貨算上二十四。
記者:價格你們談怎么樣?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價格還是偏高。
記者:你們覺得偏高,你覺得偏低。你們中間差幾塊的差額。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中間差著多呢。
張玉榮說,今天集市上的價格,比他家的當歸還要好的每公斤還不到30元,而這位藥農咬定了37元每公斤的價格不松口,最終他們這筆生意沒有談攏。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沒買成,那你看我們家就是30塊錢就想賣。但是他37塊錢就賣,主要就是市場,價錢不適合。
記者:再接著去找
和張玉榮一樣,很多藥材收購商告訴記者,他們干這行好多年,從來沒有賠過錢,只有今年是個例外。
藥材收購商張志錄:(往年)沒賠過錢,今年賠得多了。今年每一個人,只要做中藥材的人,每一個都得賠10多萬元?,F在都在家壓著呢,貨走不出去。
藥材商張志錄告訴記者,今天他剛剛出手了自家倉庫里的當歸,賠了十多萬元。
記者:你們今年現在這種情況著急嗎?
藥材收購商張志錄:著急,咋不著急呢。著急沒辦法。像去年,黨參賺錢,當歸賺錢,我起碼樣樣賺錢。像今年樣樣賠錢,沒有一樣不賠錢的。
藥材價格周期性暴跌 過山車行情原因何在
無論是藥農還是收購商,都因為藥材價格劇烈波動損失巨大,對于這樣的暴跌,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我國中藥材的重要產區(qū)----甘肅省宕昌縣,黨參和當歸等中藥材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最嚴重的時候,黨參的價格下跌幅度超過80%,藥農和收購商手里都滯留了大量的黨參,那么暴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而面對這樣的困境,目前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來幫助這些藥農和藥商來減少損失呢?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是你地里面種的(黨參)是吧?
宕昌縣龐家鄉(xiāng)許家村的藥材種植大戶陳三中:就是。
記者:今年種了多少畝?
宕昌縣龐家鄉(xiāng)許家村的藥材種植大戶陳三中:今年種了十五六畝。
陳三中是宕昌縣龐家鄉(xiāng)許家村的藥材種植大戶,去年每畝掙兩萬多元,今年每畝地則賠了三千元。
記者:你覺得它降價的原因是什么?
宕昌縣龐家鄉(xiāng)許家村的藥材種植大戶陳三中:降價的原因是,貨源太多,種太多了,藥材太多價格就(降)。
記者:你種之前知道會種這么多嗎?
宕昌縣龐家鄉(xiāng)許家村的藥材種植大戶陳三中:去年收入好。今年就種植多。
對于陳三中的看法,甘肅省宕昌縣六合中藥材合作社的理事長喬商平,也非常認同。
甘肅省宕昌縣六合中藥材合作社的理事長喬商平:主要是那個供大于求,種植面積太大。
記者:大多少跟往年比?
喬商平:大了好幾倍,十倍左右。往年我們這沒那么大量,主要是去年價格好。全部都是這東西,全部是黨參。
據甘肅省農牧廳的統(tǒng)計,2012年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316萬畝,產量75萬噸,產量約為全國中藥材產量的20%,甘肅已經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產區(qū),中藥材種植已成為甘肅很多縣市農民收入重要來源。
宕昌縣又是甘肅省的中藥材種植大縣,那么去年宕昌縣中藥材的總共的種植面積是多少呢?記者為此找到了宕昌縣農牧局副局長,宕昌縣中藥材產業(yè)開發(fā)發(fā)展中心的主任劉衛(wèi)東。
宕昌縣中藥材產業(yè)開發(fā)發(fā)展中心的主任劉衛(wèi)東:宕昌縣是一個千年藥鄉(xiāng),是傳統(tǒng)的種植藥材大縣,你像我們縣今年這個藥材種植面積,達到了接近四十萬畝,面積比較大,在甘肅省來說是大縣。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四十萬畝是一個什么概念?
劉衛(wèi)東:像這樣的萬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我們縣有6個基地。
劉衛(wèi)東告訴記者,今年中藥材價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供大于求,從全國范圍來說,中藥材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尤其甘肅的中藥材面積。再加上去年黨參的價格非常高,每公斤120到150之間,因此這也刺激了藥農集中種植黨參。
劉衛(wèi)東:整體價格非常好之后,這個藥農受到了金錢利益驅動,今年大量種植黨參,像我們縣今年黨參面積達到了8.5萬畝左右,(是歷年)面積是最大的。
劉衛(wèi)東說,除了種植面積急劇擴張之外,中藥材的需要量卻沒有增加,尤其是最近幾年,國家對中藥材質量的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等。著也使得很多制藥廠,不像以前一樣,大量的進貨。
劉衛(wèi)東:相當一部分藥廠或制藥企業(yè),國家對中藥材GMP的要求,有些企業(yè)都不敢進貨。所以面積增加了,產量增加了,但是需求量沒有增加。
和制藥廠直接聯系的藥材收購商,也明顯感受到了這一變化。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我們總感覺藥廠不進貨了,從大市場上藥廠貨走的不是太厲害,主要像我們這種黨參,比如說拿這個黨參來說,一部分都是藥廠貨,不能做原裝。這個貨降價的原因,就是藥廠不上貨了。
進貨量能減少多少呢?收購商們體會的最為深刻。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我一個人比如說,(去年)有30多噸。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今年呢?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今年我3噸都沒走掉。
記者:等于都壓在這了。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賣不出去。
記者:同期比降了90%。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對。
記者:這個量縮得也太猛了吧!
藥材收購商張玉榮:沒辦法,你得接受。每個人都是這樣。
除了供需兩方面的原因之外,劉衛(wèi)東告訴記者,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從全球性來說,中藥材的質量下降也是導致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劉衛(wèi)東:大黃還有當歸,這是我們地產藥材,現在有的地方也開始種了。圖眼前的利益,他就把這個生長期縮短,生長期縮短,你像大黃本來長三年以上,它兩年就成熟了,或者一年就成熟了,那么它這個藥效的成份含量也就開始下降了。所以質量下降,對這個中藥材的這個信譽有一點影響,所以這個價格(下降)。
很多業(yè)內專家認為,中藥材價格頻繁的過山車式波動不僅不利于中藥材行業(yè)的發(fā)展,也不利于農民的脫貧致富,國家急需建立完善中藥材的倉儲和預警體系。說起預警體系,劉衛(wèi)東說,很難真正的實施。去年他們就給藥農發(fā)布了預警,但是沒人會聽。
劉衛(wèi)東:(去年)一畝地三萬多元很正常,種植一畝地黨參。買個小轎車很簡單,去年那么好的價錢農民,不讓他種黨參,他偏要種。
面對今年藥材價格暴跌,藥農收入損失慘重的局面,宕昌縣又該如何解決呢?
劉衛(wèi)東:宕昌縣委縣政府對這個藥材產業(yè)非常重視,連續(xù)召開了兩屆中藥材產銷對接會,就是為了這個提高宕昌中藥材的知名度。對這個宕昌藥材有很大的促銷作用。
除此之外,他們還利用網絡,大力發(fā)展電子商務,進行多渠道銷售宕昌縣的中藥材。延長中藥材的產業(yè)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宕昌縣的中藥材再次發(fā)生價格暴跌,不過目前宕昌縣在這塊還是空白。
劉衛(wèi)東:現在目前來說沒有,像深加工這方面的制藥企業(yè)還沒有。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等于現階段這個深加工環(huán)節(jié)是空白?
劉衛(wèi)東:深加工目前來說是空白。
劉衛(wèi)東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主要是進行最簡單的加工,做一些掐頭去尾的工作。
宕昌縣縣委縣政府為了把中藥材產業(yè)做大做強,目前正在建設一個大型的國際藥材物流城。目前已經開工建設。
劉衛(wèi)東:下面這一片就是華昌藥材城,投資大約9個億。建起之后它的功能就是收購、加工、銷售,還有中藥材信息監(jiān)測,一個綜合性的市場。
記者:等于這個產業(yè)鏈就延長了。
劉衛(wèi)東:對。
【半小時觀察】
近些年,糧賤傷農、蒜賤傷農,藥賤傷農,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背后雖然有各自復雜的原因,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市場正在發(fā)生變化,而種植戶盲目跟風,沒有及時調整和適應市場的變化,這使得他們的農產品在市場出現了滯銷有情況。這需要相關政府部門能夠加預警系統(tǒng)的建設,深入調查現有生產規(guī)模、庫存,摸清家底,及時發(fā)布壓縮種植還是擴大種植的信息,同時相關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