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收獲紅辣椒的季節(jié),在丁家街道新民村100多畝辣椒種植基地里,火紅的辣椒掛滿枝頭,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30余名工人齊上陣,在田間地頭忙著采摘,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去年整個基地凈收入達30余萬元,今年辣椒長勢更好,預計收入還會增長。”基地負責人吳小林喜滋滋地說。
今年28歲的吳小林是四川廣安人,六年前來到丁家街道新民村種植辣椒,在這里開啟他的致富路,也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致富。
“種植辣椒效益好著呢。”吳小林告訴記者,2010年,他曾在浙江一家餐館里當廚師,了解到辣椒一到冬季就成了搶手貨。“江浙一帶不是很喜歡吃辣的都需求這樣大,更別說西南地區(qū)了。”于是,他辭去廚師工作,來到璧山丁家街道新民村,準備種植辣椒大展拳腳。
但從零做起,談何容易,創(chuàng)業(yè)之初吳小林吃了不少苦頭。
“剛開始我為了追求高產,盡可能地增加辣椒的種植密度,但由于太急功近利了,第一批幾乎全軍覆滅。”吳小林告訴記者,由于土地、氣候等條件的限制,以及對高產高效的過度追求,他家的辣椒一度出現產量低、品質變劣等情況。
吳小林立即調整戰(zhàn)略,四處取經。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他種植的辣椒真正見到了成效。吳小林經過反復鉆研,有了自己的種植“訣竅”:適當稀植,通風見光;調控溫度,促進花芽分化;適時補充葉面營養(yǎng)。在他的精心栽培下,產出的辣椒肉厚油豐,色澤鮮亮,辣味純正,受到了不少商家的青睞,訂單不斷增多。
隨后,吳小林又探索出種植春秋兩季辣椒的妙招,提高了收益。“現在全年辣椒不間斷,產量翻番,一畝地年產量可達9000斤,冬季辣椒緊缺時,小米紅椒能賣到15-18元一斤,小米青椒則在10-12元一斤。”
吳小林種植辣椒成功后,還積極帶動周邊村民致富。他成立菜豐田園合作社,按照“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周邊農戶合作,合作社負責向農戶提供種子、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鮮椒收購及銷售。不僅如此,由于技術成熟且效益好,吳小林的辣椒基地還被納入全區(qū)辣椒新品種實驗基地,1212安排農技人員為其提供更加科學的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基礎設施建設等。
“現在,基地已經與重慶范圍內的五個辣椒基地進行抱團合作,總規(guī)模約400余畝。各基地相互通銷路、傳技術,提高了辣椒產量,為更多農戶帶來了收益。”吳小林告訴記者,基地實力增強后,帶動周邊農戶增加了不少收入。按種植辣椒平均單產3500斤算,畝產值可達7000—9000元,每畝每年純收入可達7000—10000元左右,周邊種植辣椒的農民年均純收入可達4萬元左右,今后,這個數字還會上升。”說起未來,吳小林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