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趙勇的過程不是很順利,記者在桑植縣官地坪鎮(zhèn)等了三個多小時后,他才風塵仆仆地從慈利三合口趕回來。趙勇向記者致歉,因為正趕上辣椒要移苗的時候,他不得不到基地進行技術指導,“這是個很重要的時候,馬虎不得。”
趙勇高中畢業(yè),出生于六十年代初的他,在同齡人里還算得上是高學歷。“因為從小看著父輩們種煙葉,所以我最開始接觸的也是煙葉種植。”在岳陽平江,二十多歲的趙勇在一個煙葉試驗基地搞技術員,“那時候年輕,干勁足,沒日沒夜地搞試驗,過得挺充實。但是因為那地方沙土過重,最后產量不是很高,試驗也就放棄了。”
見了“世面”的趙勇,回到桑植后,他的“老板夢”開始萌發(fā)。1990年,趙勇看到有人通過鞭炮加工賺了錢,他也依葫蘆畫瓢地建起了自己的加工廠,專門生產引線。“生意特別好,我的產品賣到了鄰近的幾個縣市,甚至賣到了湖北。”可是,煙花爆竹總是與危險相伴,第三年,一場火災讓他的加工廠化為灰燼,趙勇瞬間一無所有。
巨大的打擊一度讓趙勇崩潰,但面對著已經十歲的小孩,他不得不咬緊牙關,“我不能連送他讀書的錢都沒有。”趙勇來到了上海的工地上,“很累,高強度的體力活白天干,晚上也干,平均下來一個星期就有三天是搞通宵。”雖然每個月得的工錢還不錯,但累積起來的勞累卻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回到家后,我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種煙。”趙勇把自己家里的八畝地全部種上了煙葉,期望能有個好收成,“收成是還不錯,可是價錢卻特別不好,八畝地種了一年,剛好管住一家吃飯。”
之后,趙勇的“老板夢”一直沒停歇,他開始買機器打鉆、包工程、開石礦,漸漸地也累積了一定的資金。
“可能是村民們看到我有點想法,也有點能力,大家都推薦我當村主任。”當上村主任的趙勇除了考慮自己的事業(yè)外,開始考慮村子的建設。他修公路,架高壓線,力所能及地搞好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甚至因為將自家的幾萬塊錢投入到村里的公共設施建設,讓妻子十分不解,一度與其發(fā)生口角。
2011年,趙勇又瞄上一個項目,這次仍然是看到“別人賺錢了”。“鎮(zhèn)里有個人種辣椒搞了十多年了,效益也不錯。”他這次沒有急于“上馬”,而是觀察這個項目將近一年的時間,“各個環(huán)節(jié)我都過去考察,觀察它的技術難度,觀察它的效益等等。”同時,他還走訪了二三十家種植戶,問他們的收成,問他們的市場,問他們的難題。
整整觀察了一年后,趙勇得出的結論為辣椒種植收益高,項目可行。“辣椒是常用蔬菜,家家戶戶每天都會用到,畝產量也挺可觀。”
2012年,趙勇試種了一畝一分多地的辣椒。“我?guī)缀跆焯烊ビ^察它的長勢,遇到病癥就去請教技術員,學著對癥下藥。”沒想到,剛入門的趙勇憑借著他的耐心與細心,這一季的辣椒他收貨了一萬三千多斤,“如果不是因為部分地方土質不太好,產量應該還會更高一些。”
2013年,在前一年的摸索中積累了經驗和技術的趙勇,果斷擴大了種植面積。這次,他的十二畝辣椒同樣獲得了豐收。
“在自己種植的過程中,我了解到,收購價格與市場銷售價格差別很大,那么,為何我不可以引入終端收購商,帶動當?shù)剞r戶種植辣椒呢?”通過朋友介紹,他找到了長沙馬王堆市場的收購商,對方表示,趙勇的辣椒他們全部收購。吃了定心丸的趙勇開始到處選擇合適的種植基地,最后他找到了臨縣的慈利三合口,“這里的海拔、土地、水源等情況都非常好,很適合種辣椒。”
欣喜的趙勇卻遭到了當?shù)剞r戶的“冷臉”,沒幾個人愿意相信他,響應他去種植辣椒。原來,此前,三合口也有人帶領大家種植辣椒,最終卻因銷路困難,導致很多村民虧本。“之前沒想到會有這么困難,光是為了做思想工作,我就在那里呆了一個月,一戶一戶地去跟農戶談。”
為了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趙勇想出了一個辦法——自己免費提供種子、地膜、肥料等,只需要村民出工出地,然后由自己統(tǒng)一收購。這一辦法果然湊效,很快,六十多戶村民都與其簽訂了供銷合同,118畝的種植基地也就這樣形成了。
“這兩天,長沙的銷售商來看了我們的育苗情況,覺得很滿意,村民們的種植熱情也很高。”趙勇預計,今年能夠產出大約100萬斤的辣椒,300萬的產值,“明年,我計劃種300畝的青椒,200畝的紅椒,產值能夠達到1000多萬。”
“我這幾年的目標是把種植的項目增多,然后成立一個醬菜廠。”同時,趙勇希望,待到項目成熟的時候,作為村主任的他,能夠把自己的產業(yè)帶回到自己村里,帶領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