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清涼的晨霧還未散去,在宜賓縣鳳儀鄉(xiāng),村民李庭亮正和其弟一起圍堵、抓捕野山羊。現場人聲,羊叫聲,串成一組致富脫貧的美妙樂章。
腿殘了還有一雙健全的手
現年45歲的李庭亮,有9級傷殘。2014年10月,在內昆鐵路上修理攪拌機時,遭遇事故,導致其左腳大小骨斷裂,粉碎性骨折。從此,他便不能再像常人一樣行走,更不能干重活。一時間全家人都陷入絕境,就連后來考上重點高中的大兒子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只好輟學外出打工。
但李庭亮并沒放棄希望,在家休養(yǎng)的時候,他想到了父親去世后留下的那40只山羊。為什么不能搞山羊養(yǎng)殖呢?他開始謀劃自己的“養(yǎng)羊大計”。
山羊放歸自然出乎意料回收“巨款”
“聽說現在的人都喜歡綠色食品,喜歡吃野味,為啥不能養(yǎng)野山羊呢?”李庭亮打起了關河周圍幾千畝荒坡的主意,這些荒坡因陡峭而無法耕種,但有豐富的草料,正是放羊的好地方。他決定將山羊“放歸自然”。李庭亮說,他只是偶爾放一些鹽巴在羊的棲息處,給它們開胃,其他時間就都遠遠看守著。羊從來不回家,天亮就成群結對到山上去找吃的,天黑就回關河邊的山洞里睡,成了真正的“野山羊”。
“這種養(yǎng)羊的方式本身就是山羊養(yǎng)殖的一大特色,養(yǎng)出的羊肉質細嫩緊密,口感鮮美,村里哪家過紅白喜事都在他這兒買。”說起李庭亮,普選村村主任李小波不住地豎大拇指。
據李庭亮介紹,他每年都能賣出去10多只,一斤羊能賣18元,一年就能收入近2萬元,對這個原本困難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款”。這也堅定了李庭亮通過養(yǎng)殖野山羊脫貧致富的想法。
產業(yè)壯大川滇漢子盼望銷路更寬
李庭亮靠養(yǎng)羊自力更生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但嘗到甜頭的他并沒有忘記村里的人,而是主動聯(lián)系周邊一些殘疾人搞養(yǎng)殖,將自己的種羊低價銷售甚至免費送給他們,鼓勵他們樂觀生活,走出困境,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