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邵東縣科學技術協(xié)會決定將返鄉(xiāng)農民楊震種植的無花果基地列為全縣十大科技普及基地之一,給予其種植技術支撐和項目扶植政策。
楊震是火廠坪鎮(zhèn)瓦塘村村民,他在外奔波三年多的時間,覺得創(chuàng)業(yè)還是家鄉(xiāng)好。于是,今年2月,他上網瀏覽時,一條無花果種植信息吸引了他,于是,他從網上自學了無花果種植的相關技術,搜尋了市場信息資料。帶著希望,他在村里承包50畝耕地,投資50萬元,種植無花果。3月開始種植,秋季竟然碩果累累,畝產達500多公斤,果實供不應求,經銷商以每公斤20元的價格上門收購。
無花果是一種稀有水果,屬無公害綠色食品,味甘,性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酶、脂酶、淀粉酶和氧化酶等酶類,它們都能促進蛋白質的分解,能補脾益胃,潤肺利咽,潤腸通便,被譽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守護神”。 其鮮果可食率高達97%,干果和蜜餞類達100%,且含酸量低,無硬大的種子,因此尤適老人和兒童食用。無花果的果實、葉片、枝干乃至全株均可入藥,在浴盆中放入干燥的無花果葉片,有暖身和防治神經痛與痔瘺、腫痛的效果,同時還具右美容皮膚的作用。無花果種植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楊震投資試種無花果一舉成功,一年就收回成本。
為了帶動周邊村民致富,擴大種植面積,他又申請成立了“邵東縣曠野無花果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吸引10多名村民加盟,今年將擴大基地示范種植面積100畝,以示范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民種植、共同走上致富路。10月27日,縣科協(xié)主席郭三星帶領科技人員在該村調研時,對返鄉(xiāng)農民楊震依靠科技致富的精神表示贊賞,并當即確定將調研結果帶回來研究,為楊震申報無花果科普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