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來到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大渡口鎮(zhèn)大坪村五組的山上,看見一件新鮮事:正在采摘梨子的梨園主人唐元明不是用手摘,而是雙手抱著梨樹用力搖,任其摔破跌爛。梨子掉到地上后,他一個個撿起來裝進事先準備好的編織袋中,扔在草叢里等其腐爛。
“最近兩年,我這30畝梨園60%的小梨子都是任其腐爛后才賣,價格比市場上賣的鮮梨1公斤還要高出0.6元。”唐元明一邊忙著撿搖落的梨子,一邊告訴筆者。
今年44歲的唐元明承包林地種植梨子已經(jīng)有10多個年頭,對梨樹的種植管理他雖然已掌握了一套經(jīng)驗,但每年下來,盡管嚴格進行了疏花疏果,依舊有60%的梨僅有一二兩重。這些小個頭梨子雖然味道也不差,但與四五兩重的大個頭梨子比起來,價格卻相差了五六倍。
往年,看著這些個頭雖小、品相卻不差的梨子,唐元明要么讓其腐爛變質(zhì)作肥料,要么就自己挑上街出售。由于個頭太小,即便5角錢一斤的超低價格,問津者仍然寥寥無幾。
2014年6月,唐元明聽說有些酒廠專門買腐爛的水果作窖泥,他就到鎮(zhèn)上的酒廠去問。一家酒廠聽說唐元明有5噸多小個子梨不打算上市銷售后,馬上就與他達成了協(xié)議,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全部收購。
去年“腐爛梨”賣上了好價錢后,今年,唐元明又早早與企業(yè)對接,干脆只挑3兩以上的梨子到市場上銷售,其余的全部搖下來裝進編織袋,等其腐爛后送到酒廠。
唐元明告訴筆者,今年梨子大豐收,畝產(chǎn)量達到3000公斤以上,其中小個子梨占了60%,今年他的30畝梨園保守估計能收獲5萬公斤以上。這5萬公斤梨子往年頂多賣1萬多元,還費時費力,今年卻能給他帶來至少8萬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