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各類商家保鮮方法各不同
荔枝色澤鮮紫,殼薄而平,香氣清遠,囊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口味極佳,但是采摘下來后不易保存,容易發(fā)生褐變,白居易就曾在《荔枝圖序》中如此描述:“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為保證荔枝的品質,各水果商家們對此有著各具樣式的保鮮方法。
在鐵西區(qū)步行街某大型超市里,記者看到這里的荔枝被平鋪放置在碎冰上,看上去色澤光鮮。據(jù)銷售員介紹,這些荔枝大多是從廣東、福建等地運送過來的,由于運輸路途較遠,加上荔枝保鮮困難,大多數(shù)商家都會選擇用這種方法進行存放。
不僅如此,記者還在水果商店、路邊攤販處發(fā)現(xiàn),他們銷售的荔枝有的被存放在店內的透明冷藏柜里,有的則被放置在盛有冰水的泡沫紙箱里。當記者問及是否有出現(xiàn)用稀硫酸浸泡荔枝的現(xiàn)象時,商家們紛紛表示這些荔枝當天就能售完,不至于使用這種保鮮方法。
試驗
記者檢測樣品均達安全值
市面上的荔枝真的像商家所說的那樣安全嗎?為了弄清事實情況,記者分別在大型超市、水果商店、路邊攤販處購買3份品相不同的荔枝,發(fā)現(xiàn)表面發(fā)黑的荔枝,里面的薄膜確實呈紅色,而表面鮮紅的荔枝則為白色薄膜,但是兩者吃起來口感并無太大差別。
隨后,記者帶著這些荔枝樣品來到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食品工程系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在實驗員的幫助下對這些荔枝樣品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硫進行檢測試驗。首先,記者分別取出不同荔枝樣品并將其外殼濕潤,然后用ph試紙在樣品表面擦拭,靜候1分鐘待其完全顯色后,再與標準比色卡作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ph試紙顯示的顏色均呈現(xiàn)出黃色,酸堿值范圍在6-7之間。
“該數(shù)值表明樣品呈中性,如果荔枝經(jīng)過稀硫酸浸泡后應該會呈酸性,然而試驗結果表明這3份荔枝樣品均為合格,并未檢測出含有硫酸根,也就是說網(wǎng)上流傳的消息可能有誤。”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食品工程系助理實驗師季前羽說。
答疑
專家稱可適當做防腐處理
既然如此,那么荔枝皮里的薄膜為什么呈紅色呢?針對這種情況,記者采訪了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曉梅博士,她表示這是因為荔枝皮本身含有紅色素,會通過荔枝皮滲透到薄膜當中,與是否添加稀硫酸浸泡無關。
與此同時,周曉梅還告訴記者,由于荔枝屬于熱帶水果,不耐貯藏,特別是運往北方城市后,容易腐爛、發(fā)生褐變。根據(jù)國家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的《荔枝冰溫貯藏》標準,在荔枝采摘完后,允許添加抑霉唑、特克多等殺菌劑給荔枝進行防腐處理。
相關鏈接
挑選荔枝“三步”走
第一步:觀其大略
從外表看,新鮮荔枝的顏色一般不會很鮮艷,那種色澤極為艷麗不見一點雜色的荔枝,很可能是不良商販人為處理過的。
第二步:投石問路
挑選時可以先在手里輕捏,好荔枝的手感應該發(fā)緊而且有彈性,如果手感發(fā)軟或感覺荔枝皮下有空洞,則不宜選購。
第三步:以貌取勝
俗話說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要選到肉厚核小的荔枝,就要選那些頂尖偏尖的荔枝,那些頂尖偏圓的荔枝一般核比較大。